菜单
师德建设
     理论学习 
     师德建设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思政教育>>师德建设>>正文

    【2025】【师者本色——我的从教故事】二十年青春摆渡:用教育智慧托举学子梦想

    2025年04月17日 11:20 


    二十年前的2005年,我告别大学校园,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,踏入潍坊职业学院的校门,选择作了一名辅导员。那时的我未曾想到,这一份选择竟让我与学生们的青春紧紧相拥,二十载不离不弃,让教育智慧绽放异彩。

    一、“爱”字当头,平凡中凝聚育人智慧

    初入职场,我便收获了学生工作“四个必须”与“四个到场”的工作准则。因为爱,我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大学生活。每天清晨,我总会提前来到教室,检查教学环境是否整洁;每周的学生例会,我坚持与班委面对面交流班级动态;每月策划一场大型集体活动,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凝聚向心力;每学期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,为他们点亮希望的灯火。无论是学生的集体活动、学生会的例会,还是学生突发状况、学生家长的到访,我始终坚守“第一时间、亲自到场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辅导员的责任和使命。

    2018年的冬天,一名学生凌晨一点突发疾病。接到电话后,我没有迟疑立刻从家中赶往学校,背起学生就往医院跑。急诊室里,我守了整整一夜,直到学生病情稳定。事后,这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:“老师的背让我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,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仁心。” 还有一名学生因患尿毒症需换肾,但家境贫困。当时我因颈椎间盘突出卧床,但知道情况后立即口述,由家人代写捐款倡议书,协调学院发起募捐,最后筹得捐款5万余元,同时组织全班学生每日发送鼓励短信,助其坚定抗病信念,为其筑起生命希望。最终该生成功手术并顺利完成学业。

    这种师生携手诠释教育温度的故事,在近二十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数不胜数。我的工作准则不仅成为了学生管理的 “指南针”,更示范带动了一批年轻辅导员的成长,如今他们中已有多人获评省市级优秀辅导员。

    二、“仁”字担当,奉献中点亮育人智慧

    教育是爱的事业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但我更崇尚“仁者爱人”,我学会了以仁爱之心传承仁爱。我始终牢记,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,需要用真心去呵护。曾有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,因家庭变故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。我得知情况后,连续三个月住进学生宿舍,与他同吃同住,帮他制定学习计划,鼓励他参加社团活动。在我的陪伴下,他逐渐找回了自信,毕业后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,更接过了我手中的接力棒,投身于辅导员工作。

    二十年来,我将仁爱之心发扬光大,带领团队开展了数百场志愿服务活动。我们走进福利院,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;奔赴孤独症康复中心,用耐心点亮星星的孩子的世界;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,科技支农服务队帮助农民实现了近百万元的农产品交易额。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们锤炼了本领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。

    三、“新”字引领,细微处渗透育人智慧

    创新,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更是时代的呼唤,在学生管理中,我始终秉持“敢为人先”的宗旨。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,我探索出“立足发展,节点突破,夯实基础,突出特色”的管理思路。新生入学时,创新实施“五个一”工程,从新生军训-“心声”调研-新生班会-特色工作,新生管理突出一个“严”字,为学生扣好大学的“第一粒扣子”;在校学习阶段,持续实施“五心”教育,通过爱心表达父母、细心家务实践、孝心洗脚行动、信心书信明志及开心全家福共享,引导学生体悟家庭责任,感恩父母辛劳,规划人生目标,并借班级亲情专栏营造温暖互助氛围;大三顶岗实习阶段,启动“优秀学子领航”活动,选拔获国奖、竞赛获奖及校园骨干学生担任班级助理,通过“朋辈辅导”深入一线开展思想引导、学业帮扶与安全宣教,建立“自评-互评-师评”跟踪机制,实现学生成长与院校管理双向赋能。

    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经历,让我记忆犹新。为了实现山东省高职院校在该项赛事国赛特等奖“零”的突破,我带领学生团队扎根乡村,调研乡村少年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特征、发展瓶颈。5年来,我们走遍了山东100多所乡村小学,收集了近万份数据。深夜的办公室里,常常亮着我们讨论方案的灯光。最终,我们的项目《乡村少年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特征、制约瓶颈与提升模式构建研究——基于山东省 107 所乡村小学的实证分析》不仅荣获山东省特等奖,更在国赛中摘得桂冠,我和学生们相拥而泣,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。

    四、勤耕不辍,用智慧续写教育华章

    如今,站在教育改革的新起点,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更要成为教育创新的探索者。我带领团队打造了“人文素养大讲堂”和“创新创业专家讲堂”,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;创新实施“一日规范,百日竞赛”活动,帮助学生将规范修炼成习惯,将认真内化成性格。这些举措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。

    看着眼前堆满的“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”“潍坊市党员育人先锋”“潍坊市党建统领铸魂育人优秀个人”“潍坊职业学院十大师德标兵”等证书,回顾近二十年的从教之路,我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:“做四有好老师,做四个引路人。”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,从青涩少年到鬓染微霜,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教育梦想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以爱为舟,以责为桨,在育人的长河中破浪前行,让更多的学生在师者的光芒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
    这,就是我的从教故事,平凡却充实,忙碌但幸福。因为我知道,在学生们成长的道路上,有我的陪伴与引领,便是对“师者本色”最好的诠释。



    作者简介

    鞠峰,男,汉族,副教授,从事辅导员一线工作20年。2023年指导学生荣获第18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,实现了山东省高职院校该项赛事国赛特等奖“零”的突破;2016年团队荣获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(团支部)”荣誉称号;2018年荣获团中央“镜头中的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;2019年荣获第五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带队老师称号;2020年荣获山东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评选高职高专组一等奖;2021年荣获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评选一等奖;2024年指导团队荣获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;2010年和2019年两次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员。

    辅导员是一份能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的职业,选择了这份职业,就要用一生去践行我们的职业信仰。

    (个人照片)

    (指导学生参加第18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)

    (指导学生在甘肃靖远县开展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)


    上一条:【2025】【师者本色——我的从教故事】师者本色——以爱为舟,渡己渡人
    下一条:【2025】【师者本色——我的从教故事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:援非专家的教育人生

    关闭